利用信息技术探究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法与途径

发布时间:2019-03-18 04:29:4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利用信息技术探究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法与途径

中期研究报告

南京市琅琊路小学课题组

(本课题是中央电教馆“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

根据《中央电化教育馆“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指南》第四类第九条——“信息技术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的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将《利用信息技术探究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法与途径的研究》确定为我校在“十一五”期间重点研究的电教课题。选择这个课题,我们基于以下几点认识:

一、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信息时代对人才规格的要求

当前,人类社会已步入信息时代,使世界形成了一个没有边界的信息空间。教育教学方式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已成为各国教育界的共识,在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第4年度(2001)报告明确指出:“21世纪的能力素质应包括四个方面:数字时代素养;创新思维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实践能力。”

2、时代呼唤教育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

我国在过去的十多年信息技术教育中,一直把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做为主要教学重心,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评价工作也才刚起步,既没有一个完整的模式,也没有一个标准的评价体系,从而使得广大教师仍处于一种无压力的教学状态中。时代呼唤教育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要利用计算机这一最便捷的信息处理工具来有效的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的真伪、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并把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作为与读、写、算一样重要的新的终生受用的基础能力来培养。

3、我校“三个小主人教育”主课题研究的需要

培养学生成为“学习的小主人、集体的小主人和生活的小主人”是我校近二十年来教育研究和实践的主体。“十一五”期间,我校以“小主人创新素养的培养及其策略研究”为主课题展开研究,课题试图通过宏观与微观的有机结合,探究小主人创新素养的培养及其策略研究问题。而“利用信息技术探究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法与途径的研究就是从信息技术教学的角度实证研究“小主人创新素养的培养”问题,我们的研究与学校主课题研究的主旨是一致的,是我校培养“三个小主人”教育的进一步深化。

4、课题研究的意义

二十一世纪需要创新型人才,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小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信息技术应用的日益普及已对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及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现代教育技术领域中的信息技术,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它将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运用信息技术,探究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是教育发展的必然。

信息技术课程它具有基础性、操作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基于这些特点,本实验课题如何通过对优化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信息技术主题项目活动学习的研究、计算机语言程序设计的研究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研究,让学生在信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在发展信息技术技能的同时,也要掌握所必需的基本能力,如批判性思维技能、理性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灵活应用的能力等。因此我们提出了《利用信息技术探究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法与途径》的研究。本实验课题将初步尝试去创造这样的环境,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探索小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径,这正是本课题需要积极探究的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界定

1信息技术:在基础教育领地,信息技术更多关注于学生信息获取能力的培养,学生信息加工能力的培养,信息手段的丰富与完善,以及必要的信息整合、信息建构、信息筛选的技术能力与水平。

2创新能力:在基础教育阶段,创新教育实施的重点是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基本创新能力的培养勤于思考富于想象有所作为。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知识和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使小学生永远具有创造新知识创造新技术的欲望和动机。其中深刻的认知能力是基础,敏锐的观察能力是关键,小学生在特定发展阶段的创造性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性的思维能力则是其重要的支柱。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1、主题性教育与教育的主体性理论,用以指导对利用信息技术探究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法与途径的研究,促使小学生自主性及其相关品质的发展。

2创造心理学与创造教育理论,用以指导对自主创新性学习的研究,并促使小学生创新性及其相关品质的发展。

3发展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和学习的自觉性,提倡通过学习者的不断探索、发现知识,据此解决实际问题。本课题的研究提倡通过学习者的不断探索、实际操作,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据此解决实际问题。这一理论对本课题的研究具有直接的指导价值。

四、课题研究的假设与研究目标

1、研究假设:

如果信息技术学科课程及活动课程教学实践中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探究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法与途径,就有可能提升小学生创新能力

2、研究的目标:

1)、利用信息技术探究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2)、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灵活运用的能力,让学生体验信息活动的乐趣,完成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转化。

3)、发挥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4)、通过课题研究,提升教师的研究素质和研究能力,形成一支具有素质教育研究能力与创新教育研究能力的教师队伍。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实验课题在教学实践中,探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及信息技术教学的最佳途径,要求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一系列与自己生活、学习相关的项目和活动。在使用计算机进行这些项目研究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技术不仅是搜集信息、解决问题和交流思想的有效工具,还可以应用于生活实践,为其所在地区社会需求做出贡献。

2通过具体项目研究活动,探究提高学生信息的获取能力、信息的分析能力、信息的加工能力、信息的活用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3、在信息技术兴趣小组活动中,激励学生自主创新,指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电子报刊、电脑绘画、网页制作、程序设计等作品的创作,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综合能力。

4、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研究并完成项目活动,提高学生协作意识和信息交流能力,掌握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团队协作技能。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通过三至六年级的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及计划实施、社会实践、观摩、展示、反思等的行动研究,探究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与途径,为深入研究打好基础。

2调查研究法:对小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

3文献研究:组织课题组成员集体学习交流相关理论文章,查阅收集复印相关资料,为老师自学提供方便。

七、课题研究思路

学科范围小学信息技术课 课题研究的对象: 2006——2009年学校三至六年级学生

子课题研究:

子课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

子课题《信息技术主题项目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

子课题《语言程序设计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

子课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研究》(合并到“主题项目活动中”)

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069——20072月)

1)召开课题组教师会议,商讨课题研究,学习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明确研究规范和各自的研究任务;

2)制定实验方案,讨论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制定实验计划;

3)邀请专家对实验进行有效性论证;

4)填写江苏省“十一五”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申请议定书。

2、前期实验阶段(20072——20082月)

1)成立课堂教学、主题项目活动、程序设计、电脑制作活动四个子课题小组。撰写子课题研究方案;

2)在中年段、高年段各选二个班级进行前期调查,了解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及创新能力的基本情况;

3)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定期上研究课、公开课、展示课,初步探讨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3、中期评估阶段(20082——20086月)

1)每月组织一次课题交流研讨活动,解决在课题研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进行中期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创新能力情况;

3)整理前期研究成果,完善课题网站,进一步修订研究方案,明确后期研究的重点和操作方法。

4、后期实验阶段(20086——200912月)

1)对学生信息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试、统计分析;

2)分析各子课题研究的典型案例,整理、归纳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3)开展教学研究周活动,整理典型课例、相关案例,汇编案例集。

5、结题阶段(2010年元月——20104月)

1)分析、总结各阶段研究成果,收集、整理、汇总课题研究形成的过程性资料,举办学生作品展示活动等;

2)撰写研究报告,并向全校老师汇报、展示课题研究情况;

3)做好本课题的结题准备工作。

、课题研究过程

()研究的主要策略

1.学习引领,更新教学观念

教育理念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坚持学习理论,重新审视我们原有的教学工作,思考“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问题,广泛开展读书和专题研讨活动,还利用博客平台开展读书交流。我们的学习方式有:集体学习与自学相结合,集中研讨与博客论坛相结合,网上学习与有选择阅读相结合,专题研讨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2.进行动态研究,创新研究方法

组织课题组老师,创新性地开展研究,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对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对取得的经验加以总结推广,不断创新研究的新思路,使课题研究有可操作性,有推广的价值。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老师们体会到进行课题研究能很好地为我们的教学服务,增强研究的信心。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创新思想与观念来源于过程,提倡子课题教师围绕研究的目标,针对教师不同的个性特点及不同的教学实践进行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尝试,充分发挥教师的自主创新能力。再有,就是在学校主课题研讨交流会上进行课题思想的宣传,让老师们自觉地做到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的课题研究形成了三个研究层面稳步向前推进。

第一层面——课题研究中心组。按照课题思想,明确课程设置以学科课程为主的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两类课程并存。学科课程采用班级教学形式,进行系统的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创新素养的培养。活动课程则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所要参加的活动,两类课程并存,既可使学生获得扎实的基础知识,又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并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模式,然后进行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及时进行交流,相互学习。

第二层面——子课题研究小组。他们从研究目标入手,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的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教学,对“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进行理性思考,归纳出能有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设计思路。

第三层面——其它学科的教师,在参加学校主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领悟课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在方法上不断创新,有效开展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三个层面的研究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有在同一实验目标下的统一性。

(二)实施的主要对策:

1.我们的课题研究要从学生自身发展需要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学方式上要有所创新,要学生乐学、会学到主动学。在课堂教学中首先多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动手去掌握知识,并运用知识去不断解决新的问题。

2.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小组合作学习除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良好的情感态度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互助的关系,使之对小组的学习任务建立一种责任感。

3.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逐渐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1)学会收集资料。(2)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3)学会讨论问题。(4)组织合作研究,策划分工,人人干事,各尽所能,合作完成。

4.教师要在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敢于面对失败和批评、大胆地为自己的观点辩护,在杂乱的情况下能够完成任务等方面加以培养和训练,同时对个别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给予引导和帮助。

)、调查分析

1.学生电脑操作基本能力及实际应用结果分析

为了更好地开展本课题研究,采用合适、有效的实施途径和方法,课题组成员认为要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数据,了解学生目前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课题研究初期,我们分别对三(1)、三(4)、五(1)、五(4)班206位学生进行小学生电脑操作基本能力及实际应用能力情况进行调查统计。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数据、操作能力、应用能力及软件应用等四个方面,涉及了二十多个具体小项,并对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问题并研究实施对策。

1)三年级学生掌握的计算机知识与技能认为主要来自于自学的比例为50.4%,而五年级学生在掌握的计算机知识与技能认为主要来自于自学的比例为44%,难道五年级学生在自学意识和能力上还不如三年级学生吗?后经调查发现,原来到了高年段以后,而临着升初中的压力,学生大部分时间被作业、各种提高班占用,自己可支配时间明显减少,才会出现这样一种比例。

2)三年级学生通过网络和教课书拓展自己知识面的比例分别占69.9%、和52.4%,五年级学生通过网络和教课书拓展自己知识面的比例分别占87%55%。从数据中可以看出,三年级和五年级学生利用网络拓展自己的知识面要高于利用教科书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3)在调查中发现五年级学生能利用计算机与他人进行合作,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比例仅占40.77%,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五年级学生独立意识较强,解决问题的渠道较多,有些学习好的学生不愿意合作学习,认为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也有一些学生不愿意与他人交往,缺少团队合作意识,以自我为中心。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有些问题是学生不善合作,不知道怎样合作,更缺乏从事合作学习所必需的有效技能。

4)三年级和五年级学生在使用多媒体技术学习或解决问题需要帮助或不太熟悉的,分别占68%74.75%数据统计中可以看出学生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不强,同时也反映学生迫切希望能利用掌握的信息技术处理和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学生对于各类软件的应用能力,有大部分学生对于多媒体软件还是比较陌生的,应用也仅限于比较粗浅的层面上,和我们所需要的运用软件来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2.威廉斯创造倾向测验” 分项统计情况分析(前测)

200612月课题组对本校五(2)班53位学生进行威廉斯创造倾向前期测验

从测试的统计图表看成绩:

50—59:(4人) 60—69:(13人) 70—79:(12人) 80—89:(19人) 90以上:(5人)

冒险性:从全班整体来看,将近有30个学生冒险性较差,说明大部分学生在“敢于面对失败和批评、大胆地为自己的观点辩护或者在复杂的情况下完成任务”方面做得还很不够。

测试的统计图表统计情况如下:

49以下(4人) 50—59:(1人) 60—69:(6人) 70—79:(14人) 80—89:(20人) 90以上:(8人)

好奇性:全班情况还好,有28人具有追根究底的精神,肯深入思索事物的奥妙,主意也比较多;但也有近一小半的学生好奇性不太理想。

测试的图表统计情况如下:

49以下:(5人) 50—59:(13人) 60—69:(15人) 70—79:(17人) 80—89:(3人) 90以上:(0人)

想象力:从全班的情况看,想象力方面不够理想,学生的想象力不丰富,这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测试的图表统计情况如下:

49以下:(1人) 50—59:(0人) 50—69:(0人) 70—79:(4人) 80—89:(34人) 90以上:(1人)

挑战性:就全班的情况看,有三十多人处于中上等水平,说明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试着了解事情的可能及与现实间的差距;能够从复杂的事物中理出秩序;愿意探究复杂的问题。

3.“威廉斯创造倾向测试分析”(后测)

威廉斯创造倾向前期测验结果分析看,学生在想象力、冒险力等方面做得还不是很好。通过近两年的课题实验,我们采取了有效的干预手段,学生又得益于学校开展的小主人教育的课题实验,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为了能比较科学地验证课题实验的成效及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我校购置了北京心海导航科技有限公司软件,在南师大教科院老师的指导下,20084月课题组再次对本校五年级学生及另外两所学校五年级学生进行威廉斯创造倾向测验。

三校创造力总体分析:

1)琅琊路小学和学校1学生的创造力分析:

琅琊路小学和某小学学生的创造力差异显著,数据统计的结果可以发现,琅琊路小学的教学干预过程遵循学生学习规律,探求课程教材与学生学习的最佳结合点,注意学生学习的客观素质,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增强他们的内驱力,调动各类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使所有学生都能自觉的、积极的、主动的参与到这个课题实验活动中。

2)琅琊路小学和学校2学生的创造力分析:

琅琊路小学和学校2学生的创造力差异显著。琅琊路小学学生从整体性的角度看,表现出了严格按照实验规程操作,但又不拘泥于该框框并有所创新。学习过程中展现出了和谐性原则,学生注重激发自身学习兴趣,愿学、乐学、会学、善学,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轻松获得所需要的知识,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个性得到发展。

分项统计情况分析:

好奇性:琅琊路小学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学生对未知的东西能积极参与到探索过程中去,能把握事物特殊的现状,观察其结果。巧于思考,爱刨根问底,好奇好问。极少部分学生好奇心特征不明显。

挑战性:琅琊路小学的大部分学生能从复杂事物中清理出必要的头绪,愿意探究复杂的问题,肯深入思索事物的奥妙,处理问题的自信心较强,有自己的见解,注重方法和过程,少部分学生显得缺乏挑战性。

冒险性:琅琊路小学的大部分学生能够在复杂的情况下完成有难度的任务,完成过程中逻辑清晰,敢于面对失败和批评,但有部分同学在大胆地为自己的观点辩护方面有些犹豫。

想象力:琅琊路小学的全体学生都有较强的想象力,有一定程度的幻想和推测;能够积极参与到想象力活动中去

阶段性课题研究成果

本课题研究方案中提出的研究目标是: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灵活运用的能力,让学生体验信息活动的乐趣,完成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化,发挥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利用信息技术探究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与途径,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研究的思路是:为学生设计出一系列有意义的学习项目,创设一种基于生活主题项目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有更多的动手实践操作的机会,亲身体验学习环境,从实践操作层面上能更好地体现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经过近两年的课题实验,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验证了课题研究目标和思路的正确性。

1.我们在利用信息技术探究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法与途径的研究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教学主阵地得以实现。通过优化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信息技术主题项目活动学习的研究、计算机语言程序设计的研究以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研究等多种途径,采用的方法符合学生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体现学生的独立性、怀疑性、思维的创造性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地作用。

2.学生了解并初步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知识,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并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实践活动,把学习信息技术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能主动进入自主学习天地,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关注社会问题的意识、团队合作的精神;自主选题、独立发现问题的能力;制定研究方案、查找资料,寻找解决问题、处理信息的能力均得到了提高。2006年以来学生电脑作品先后有139人次获得省市区级的奖励,《推广垃圾分类回收的调查研究》、《还我校园周围的美好环境》等主题项目研究在市区级综合实践活动研究课得到充分的展示。

3.根据实验干预因素的不同,与被调查学校在创新的四个横向角度中,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实验差距。该数据为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信心,提升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以及对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4.来自学生的感言

四(1)班丁璟:我每次在制作电脑小报前,会根据小报要求,进行设计,查找资料、书写文章,寻求最佳图案,然后进行综合分析,决定取舍。在制作过程中,不断突破设置版面及输出设置中的难点,为解决这些难点,向老师同学请教,甚至买一些报刊杂志进行分析、研究其版面结构、字体、颜色、花样等。

四(1)班赵俊翔:去年9月,我开始学计算机语言编程,随着教学的深入,我逐渐意识到语言编程是一门十分有趣、挑战性很强的一门功课。我们平时做数学题往往只有一、两种解法,让人觉得多少有点枯燥,而语言编程却将数学知识、解题方法、计算机语言和英语拼写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这种新的学习模式开拓了我的眼界,活跃了我的思维,于是我就会主动去探究新的解题方法,用计算机语言回答问题,有些题目就会有几种思路不同的解题方法,多的时候甚至有五、六种呢!学了语言编程以后,我觉得我的思维变得活跃了,什么问题都去想想,有没有第二种解题方法,有没有第二种解释,有没有第二种甚至第三种的答案呢?

五(3班)鲁旻:我很喜欢信息技术主题项目学习活动,这是因为:1.上课形式新颖,有小组学习、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等;2.同学们可以按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学习,围绕一个大的主题,每节课都有几个选题供我们自由选择;3.培养了我们自主学习的习惯,老师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题目之中,从确定主题,制定计划,收集资料到动手完成作品,汇报展示等,都要我们自己开动脑筋,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然后经老师启发,自己解决问题;4.课堂学习氛围轻松、愉快、自由、宽松。

五(3)班潘天烺:我们在制作一个个主题项目的过程中,发生了许许多多杂乱的事情,这些事,有的令我快乐,有的令我激动,有的令我烦恼。我们有过成功,有过失败,也有过苦恼,但我和我的组员们在这些事情中得到了锻炼成长。

5.建立网站整合资源。在课题研究中会产生很多过程性资料,如何对基本素材资料进行分类、整合、分析;如何在课题研究中能有效地进行交流研讨,培养课题组成员对课题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的能力。课题组成员在研讨中一致认为:建立课题网站,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就如何建好、运用好、管理好课题网站,我们还进行了专题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本课题经过两年的实验研究,有关课题实验方案、调查数据、教学案例、CAT课件、教学论文、学生作品、学生感悟等,均呈现在课题网站上,为课题实施提供了一个比较完整、规范的基本资料和研究素材。同时课题网站也为学校信息化建设及课题研究与服务管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网上研究和交流的平台。

6.20062007连续两年荣获省“信息与未来”夏令营团体赛第二名、区先进教研组、区信息技术各类竞赛优秀组织奖、省第八届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洪钟”杯机器人竞赛学校团体一等奖。

8.课题组成员通过近两年的实验研究,教科研理论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造就了一支年轻的具有现代教育意识的科研型、创新性的教师队伍。课题组成员分别获得“全国优秀电影课实验教师”、“省因特尔求知计划项目优秀教师”、“ 省因特尔求知计划项目突出贡献奖”、“区优秀青年教师”、“区先进教育工作者”、“市优秀信息员”,在200710月学校省级立项课题《探究小主人创新素养的培养及其策略研究》的研究阶段汇报中,课题组老师向专家们汇报“主题项目活动学习”的研究情况,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对下阶段开展子课题研究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九、存在的问题和下阶段研究要点

(一)、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对一些核心概念内涵和外延还需界定清楚

1.对“信息技术”和“创新能力”的界定再简洁一些

2.威廉斯创造倾向的测试与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

3.信息技术与信息技术学科

(二)、小学生信息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如何进行评价,评价的标准又是什么?课题组成员认为要制定“小学生信息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标准”,同时要遵循三点原则:

1.标准要能够引导我们的教师从原来只研究怎样教转到更注重研究学生怎样学;

2.标准要能够提供了一个清晰地、可把握的变量;

3.标准中要有指向性学习任务及探究活动的时间,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制定“小学生信息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标准”,如何根据评价标准检测小学生创新能力得到了提升。精心设计“小学生信息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标准调查问卷”、通过前测和后测,进行“小学生信息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数据统计分析。

(四)、从测验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创新能力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但在冒险性方面极少部分学生还缺乏自信,处理问题的方法比较简单。教师需要用个别干预和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给予必要的辅导。个别学生想象力虽强,但缺少逻辑思维,教师要指导学生能想会想,引导学生合理思维、大胆想象。我们认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形成与发展的规律较为复杂,我们的测试是否就一定能比较准确反映其变化,还需要做进一步的深入探究。

(五)、关于培养途径:我们认为: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极好的途径。对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也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教育理念的创新,以及广博的知识和教学组织能力,领悟蕴含在信息技术中的设计理念,克服片面追求创新;在新课程标准下的课程改革(教学方式的变化,从乐学、会学到主动学,产生高效,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家庭的教育观以及学生的接受度等因素都有可能起制约或促进作用。

20086

新年快乐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76d326e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a6.html

《利用信息技术探究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法与途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