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南开中学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反馈七年级语文试题 -

发布时间:2020-03-27 06:25:0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天津市南开中学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反馈

七年级语文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32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题2分,共32分。)

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qì 迫(qiǎng 视(kūi

B.huì 佩(qīng 发(zhēng

C.tiè 院(cháng mìu

D.痛(chì jī qiào

2.下列各组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潜心贯注 泛滥 魅力 屏嶂

B.默不作声 宰割 锁事 钞票

C.人声鼎沸 轻捷 踌躇 磐石

D.杂乱无章 暑名 召唤 租借

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穷年(突起的样子) 义愤填(胸)

B.乎不同(差得远) 赏赐百千(有余)

C.气冲(星宿名,泛指天空) 而不舍(刻)

D.仰之高(更加) 十二转(记功)

4.下列各组中的文学常识完全搭配的一项是(

A.司马光——字君实——《资治通鉴》——南宋政治家、文学家

B.闻一多——《唐诗杂论》——诗人、作家、民主战士

C.都德——法国作家——《最后一课》——短篇小说

D.王安石——《伤仲永》——《临川先生集》——唐宋八大家之一

5. 对《木兰诗》诗句品味有误的一项是(  )

A.“万里赴戎机”:“万里”极言征程之远,“赴”表现动作之迅速、果敢。

B.“关山度若飞”:跨越关和山,像飞一样,展现了木兰的矫健雄姿。

C.“朔气传金柝”:朔,指北方。用打更的声音在寒气中传送,表现军旅生活的单调无聊。

D.“寒光照铁衣”:用寒光和铁衣,展示边关将士的英武风采。

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1) 心,要静静地交流,不要口号;爱,要轻轻地述说,不要______

(2)青海玉树7.1级地震中,香港义工黄福荣的英勇事迹将被一切爱好社会公益事业的人们

(3)只有保持了对地球的______之心,人类才会寻找到一条与地球和谐相处的发展之路。

(4)中新网北京站消息称,电子邮件已跃升为计算机病毒的主要传播______

A.吵闹 传颂 敬畏 媒介 B.喧哗 传送 敬承 媒体

C.吵闹 传送 敬重 媒体 D.喧哗 传颂 敬畏 媒介

7.选出下面几句相关联的话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  

1)一次,富兰克林买到一本《旁观者》的刊物,便边读边把几篇文章的大意摘录下来。

2)接着,就把自己写的与原文比较,发现自己的缺点,就把它改正过来。

3)几年以后,他模拟原文的风格,写出了一篇篇文章。

4)这样下来,他不仅掌握了作者的观点,取到了“真经”,而且学习了作者的思维方法,锻炼了自己的创造力。

5)“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强化记忆、训练思维的好方法。

6)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的成功就是由此开始的。

A. ⑤⑥②④①③ B. ⑤⑥①③②④ C. ⑥⑤①③②④ D. ⑥⑤②④①③

8.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既然大自然赐予我们无比高贵的大脑,为何不带着希望,登上峰顶,去迎接朝阳呢?

B.建筑的美感是朦胧的,但又可以是明确的;建筑的美感是抽象的,但又可以是具体的。

C.市政府对西溪湿地综合保护二期工程设计方案提出了:“生态化、差异化、功能化”的要求。

D.文学作品,不论诗歌、散文、小说、戏曲,各有各的逻辑结构,都有培养思维能力的作用。

阅读《邓稼先》选文,完成9—12题。

1)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2)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波恩的研究生。波恩在他晚年所写的自传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波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这可以用底下的办法做得更好……”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3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4)我想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是他所以能成功地领导各阶层许许多多工作者,为中华民族作了历史性贡献的原因: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5)“文革”初期,他所在的研究院(九院)和当时全国其他单位一样,成立了两派群众组织,对吵对打。而邓稼先竟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于19676月成功地制成了氢弹。

  (61971年,在他和他的同事们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的时候,如果别人去和工宣队、军宣队讲理,恐怕要出惨案。而邓稼先去了,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这是真正的奇迹。

  (7)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8)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9)我以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当初选聘他们的人,钱三强和葛罗夫斯,可谓真正有知人之明,而且对中国社会、美国社会各有深入的认识。

9.结合文章内容,对划线句子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一个“则”字,紧承上文,与奥本海默形成对比。

B.一个“不要”,突出了邓稼先忠厚平实、从不骄人的性格特点。

C.邓稼先的“最不要引人注目”是中国原子弹工程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D.邓稼先的“最不要引人注目”指收敛锋芒,不张扬,不傲气。

10.对选文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B.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

C.邓稼先的纯朴坦诚、谦逊平和与奉献精神

D.邓稼先在钱三强的选聘下,成功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

11.对选文结构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1)段总说,第(2)(3)两段分说。

B.第(2)(3)两段形成对比。

C.第(5)(6)段是对第(4)段的具体阐述。

D.第(6)段是对第(5)段的深化和升华。

12.作者在这一部分里说:“ 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下面是对这段话的分析,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A.这段话的一二句指出了奥本海默和邓稼先的相同之处。

B.作者用“可是”一转,概括地指出了他们二人在性格和为人上的截然不同。

C.这段话先说二人相同的地方,接着用对比的手法揭示他们的不同。

D.这段话表明了作者对邓稼先的赞扬和对奥本海默的贬斥。

阅读《孙权劝学》一文,完成13—16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但涉猎 木兰户织

B.蒙乃始 自是指物作诗立

C往事耳 大兄何事之晚乎

D.蒙辞军中多务 钱币乞之

14.下列句子中,没有人称代词的一组是(

A.卿今当涂掌事

B.孤常读书

C.蒙辞以军中多务

D.自以为大有所益

15.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C.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1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表现出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第Ⅱ卷(非选择题 88分)

二、(本大题共2小题,共7分)

17.请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5分)

1 ,云从窗里出。

2)深林人不知,

3)峨眉山月半轮秋,

4 ,何人不起故园情。

5 ,双袖龙钟泪不干。

18. 表现木兰不贪图富贵利禄的句子:

。(2分)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7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1921题。

以人为鉴

  郑公魏征①卒。征寝疾,上②与太子同至其第③,指衡山公主欲以妻其子叔玉④。征薨(hōng),上自制碑文,并为书石。谓侍臣曰:“人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zhèn)尝保此三鉴以防己过。今魏征没,朕亡一鉴矣。”

    (选自《史纲评要》)

【注释】

    ①郑公魏征:魏征在世时封为郑国公。魏征是唐太宗时名臣,常给太宗李世民提意见。②上:指唐太宗李世民。③第:府第,封建社会中官僚的大宅子。④指:指名。衡山公主:唐太宗的女儿。叔玉:魏征之子。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郑公魏征          (2)并为

(3)衣冠            (4)一鉴矣

20.将文中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分)

21.文中唐太宗以三镜自照的话,言简意赅,说明了一个至今仍有借鉴作用的道理。请简要总括出这个道理的内涵。2分)

                      

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16分)

阅读《走进一片雪花的温暖》一文,回答22—26题。

走进一片雪花的温暖

包利民

①越是寒冷的天气,雪花落得越勤。其实,一生最寒冷的际遇中,总会凝结出一些直入人心的美好。冬季并不能将一切冻结,比如那些流淌的风,料峭的树,比如那些些充满希望的心,都会在冰封雪地中生机盎然。

②喜欢飘雪的日子,喜欢走进那一片苍茫的洒落中,身前身后都是舞动的精灵。女儿学校的门前,有一个卖冰糖葫芦的中年女人,在她的三轮车上,一根横着的圆木靶上,插满了红红的冰糖葫芦。她穿着一件绿色的旧军大衣,头上裹一条蓝色的头巾,脸上洋溢着暖暖的笑。孩子们都愿意买她的冰糖葫芦,我问女儿为什么,她说喜欢阿姨的笑。

③后来知道这个中年女子身世很是坎坷,不说她那些种种艰难的经历,只是在如此寒冷的风中雪里,她的脸上能露出那么灿烂的笑,就足以让人心生钦敬。

④有一个雪天,路滑,放学时间,车流如织,还是有许多学生在路上横跑。那中年女人冲过去,抱起一个滑倒在马路中的孩子,自己却被车蹭了一下,倒在地上。幸好车开得很慢,女人并没有受伤,她从地上爬起,掸掉身上的雪,笑着告诉那个孩子以后过马路要小心。

⑤雪花依旧纷纷扬扬的下着,而她身后的那些冰糖葫芦,像一串串红红的火。

⑥记起几年前的一个雪夜,我们的车抛锚在一段土路上,车上的几个人冻得直哆嗦。透过茫茫夜色,我们依稀看见前方有隐约的灯光。走了近二十分钟,我们的双脚已冻得麻木,雪花纷纷扑打在没有知觉的脸上。那是一个小小的村子,我们犹豫着敲开了村头一户亮灯人家的门,说明了情况,那个憨厚的年轻人立刻跑出了门,而老大爷和老大娘开始抱柴禾烧火。我们坐在热乎乎的炕上暖了一会儿,就见年轻人已带了七八个小伙子回来。于是我们坐着一辆农用拖拉机到了土路上,大伙儿帮着用绳索把车拴在拖拉机上,就这样把车拖到了村里。

⑦至今还记得那个雪夜,坐在滚热的炕头上,望着外面朦胧的飞雪,觉得充满了温暖的情趣。特别是那些乡亲们的笑脸,让人心里热乎乎的。

⑧越是严寒的时候,越能体会到温暖的可贵。其实只要心里温暖了,便会感觉到那每一片雪花,都蕴含着让我们。在飞舞的雪花中,那红红的冰糖葫芦,那雪夜中隐约的灯光是那样一下子击中我心底

⑨去年冬末,和几个朋友去山上赏雪,在一个山谷里,便看到了震惊的一幕。只见高高的悬崖顶上,已堆积了很厚的雪,如墙耸立。忽然,那雪便轰然而下,一时间如瀑布纵贯,惊天动地。约一分钟后,积雪倾尽,我们却依然沉浸在那一泻的气势里。是的,所有雪花的积累,竟会爆发出如此的辉煌,蕴含着如此的力量!而这种力量是一种沉重,是一种积累,更是一种希望。面对飞雪的瀑布,心中似也燃起熊熊的火焰,激情满怀。

⑩常听有人说,万千的雪花构成了冬季的寒,那是因为没有真正走进雪花。我更愿意相信,每一片雪花都是冬季里那些不甘寒冷寂寞的心绪,都是那些充满温暖和希望的心灵在飘飞

(选自《做人与处世》2013年第6期,有删改)

22.联系全文,分条概述作者在“一片雪花”中走进了哪些“温暖”?(3分)

23.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1)其实只要心里温暖了,便会感觉到那每一片雪花,都蕴含着让我们

2)在飞舞的雪花中,那红红的冰糖葫芦,那雪夜中隐约的灯光是那样一下子击中我心底

24.第⑤段景物描写生动传神,请简要分析它在文中的表达作用。(4分)

雪花依旧纷纷扬扬的下着,而她身后的那些冰糖葫芦,像一串串红红的火。

25.文章线索有着串联全文、贯通文脉的作用。本文的线索是什么?为什么?(5分)

26.文末划线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我更愿意相信,每一片雪花都是冬季里那些不甘寒冷寂寞的心绪,都是那些充满温暖和希望的心灵在飘飞。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8分)

(一)综合性学习(5分)

阅读下面与黄河有关的材料,完成27—28题。

【材料一】黄河流域在公元前3000—2000年间的地理环境适宜于植被的生长与人类生长与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开展。在这一时期,黄河中下游流域有雷夏泽、大野泽等大量的湖泊存在。《孟子·滕文公上》曾记载黄河流域“草木畅茂,禽兽繁殖”,关中平原直到中国战国时期依然有着“山林川谷美,天才之力多”(《历史时期黄河中游的森林》,史念海,1981年)。那时繁茂的植被,涵养着一个温暖多雨的伊甸园。

【材料二】在160多万年前的山西芮城西侯度人类活动遗址中,人们找到了被火烧过的动物化石和鹿角化石;在100万年前的山西蓝田人类遗址中,人们找到了多处碳末堆积。

从中石器时代起,黄河流域的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创造发明了人工取火技术、原始畜牧业和原始农业……

【材料三】与黄河有关的俗语、成语:不到黄河心不死心、跳进黄河洗不清、泾渭分明、鲤鱼跳龙门。与黄河有关的民谣:九曲黄河十八弯,宁夏起身到潼关,万里风光谁第一?还数碛口金银山。与黄河有关的诗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凉州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材料四】据2000年初公布的最新统计数字,黄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580亿立方米,仅相当于全国河川年径流量的2%。但就是这些黄河水,加上流域内有限的地下水,却承担着全国15%的耕地、12%的人口和50多座大中城市的供水任务,并远距离地向流域之外的地区调水,承担着流域外的部分供水任务。

27.研读上面的材料,写出你探究的结果。(3分)

1

2

3

28.你了解黄河的现状吗?请根据你对黄河现状的了解,用简洁的语言写出黄河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简析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2分)

主要问题:

造成原因:

(二)名著阅读(4分)

29.鲁迅评价《西游记》“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下面这段文字写的是唐僧取经途中的什么磨难?你从这段文字中读出了什么“人情世故”?(3分)

这妖精是牛魔王的儿子,我与他父亲相识,若论将起来,还是他老叔哩,他怎敢害我师父?我们趁早去来。

六.作文(50分)

30.以“我很幸运¨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 ②不少于600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

1.D 2.C 3. A 4.C 5.C 6.D 7B 8.C 9C 10.C

11.D 12.D 13D 14C 15A 16B

17.1)鸟向檐上飞 2)明月来相照 3)影入平羌江水流

4)此夜曲中闻折柳 5)故园东望路漫漫

18.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19(1) (2) (3)使……正 (4)丢失

20.用铜做镜子,可以整理好一个人的穿戴;用历史作为镜子,可以知道历史上的兴盛衰亡;用别人作自己的镜子,可以知道自己每一天的得失。

21.说明要善于接受历史教训和别人的意见,使自己少犯错误。

22.雪天里中年女人抱起滑倒在马路中的孩子;雪地里乡亲们帮助我们拖车;雪景中感悟到雪花蕴含着一种力量。(3分)

23.1)是指文中给作者带来温暖的人和事(或“感动作者的人和事”)

2)指作者被感动的心灵深处(2分)

24.洁白的雪花和火红的冰糖葫芦形成对比(1分),有力地烘托了(衬托出)(1分)中年女人这一人物形象:心地善良、助人为乐、热情似火(2分)(共4分)

25.本文有明暗两条线索。“雪花”是明线,因为作者雪天所见到的、雪夜所经历的、雪景所感悟的都与雪花有关;“温暖”是暗线,因为中年女人的善良、乡亲们的热心,雪花积累蕴含着的希望等都让作者感到温暖。(答到一条线索且说理充分给3分,两条都答到给5分)(5分)

26.作者赞美雪花(1分),就是赞美那些给我们带来温暖和希望的人们。(2分)

27.(1)黄河流域曾是“草木畅茂,禽兽繁殖”的伊甸园。(2)黄河是华夏文明的摇篮,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化。(3)黄河对中华民族经济、文化发展贡献巨大,我们必须保护好黄河。

28.主要问题:(1)黄河断流问题日趋严重。(2)水土流失严重。(3)水污染严重。

造成原因:植被大面积破坏,水资源使用不当,环保意识差。

29.“磨难”:唐僧被红孩儿捉走(若答:唐僧被捉或被牛魔王的儿子捉走,均给1分);“人情世故”:利用和牛魔王的关系救师傅(若答:孙悟空遇到问题时想到与牛魔王是结拜兄弟的关系给2分)

 1、一知半解的人,多不谦虚;见多识广有本领的人,一定谦虚。——谢觉哉

  2、人若勇敢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

  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屈原

  4、功有所不全,力有所不任,才有所不足。——宋濂

  5、“不可能”只存在于蠢人的字典里。

  6、游手好闲会使人心智生锈。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7d217b1ee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45.html

《天津市南开中学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反馈七年级语文试题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