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站区产业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19-12-01 03:10:3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合肥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

产业发展规划

(2011—2015)

合肥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以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原区域为核心,包括瑶海区、长丰县、肥东县委托管理区域,面积204.73平方公里,2010年总人口约16.91万人。为加速推进国家级新型平板显示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合肥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根据十七次五中全会和《皖江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文件精神,以及省委省政府将合肥打造成为“区域性特大城市”要求,在市委市政府总体规划框架下,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 发展现状

(一)经济稳步增长。

一是近几年全区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2006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46.87亿元,2010年预计实现115亿元。二是工业投资和工业经济贡献率跨越式增长,工业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大幅提高,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十一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44.1%,其中工业性投资年均增长125.56%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45.45%和42.65%。三是商贸经济持续繁荣。2009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7亿元,总量位居全市第二,预计2010年达到183亿元四是财政收入稳步提高。2006年,全区综合财政收入10.65亿元,2010年预计达到17.89亿元,五年间增长68%。

(二)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十一五”期间,试验区“大建设”成效显着,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市容市貌焕然一新站南商圈已经成型,建设品位逐步提升,站北城市路网相继建成和开工,环卫、水电气、通讯等公用设施不断完善。一批环保设施、园林景观和道路景观陆续建成,园区环境质量大幅改善,综合承载不断提升。截止2010年上半年,十一五期间实际完成新建道路48.6公里,改造道路9.2公里,带状公园9.6万平方,桥梁7座,新增绿化面积85万平方,道路交通设施、路灯、供水、供电、燃气、供热等配套设施与道路建设同步实施,实际完成工程建设投资12.52亿元。

(三)产业发展实现大跨越

“十一五”期间,围绕“工业立市”发展战略,试验区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实施“新型工业、现代商贸及服务业”双轮驱动,积极打造中国(合肥)平板显示产业基地,狠抓“产业链招商”,先后引进了京东方六代线、鑫昊PDP、彩虹高世代玻璃基板、LED产业化、太阳能光伏重大项目,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以新型平板显示为代表的泛半导体产业已成为试验区新的支柱产业,园区新型工业的布局和结构得到进一步的优化。

(四)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试验区以民生工程建设为中心,统筹兼顾,全面发展,建成34平方公里现代化新城,各项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自2007年以来,全区共承担合肥市63项民生工程,累计投入资金26856万元,基本公共服务逐年完善,教育、卫生、文化事业不断发进步,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社会总体和谐稳定

第二章 总体要求及发展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战略转型、调整结构促发展为主题,以“三个打造”为目标:即打造国家级平板显示产业基地、打造国家级开发区、打造合肥市最强综合功能新区,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实施工业强区、创新推动、资源集约利用战略,着力集聚高端要素,着力推动绿色增长,着力推进城市化和扩大开放,着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着力改善民生,着力构建平安和谐社会,为建成国际化生态产业新城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节 总体发展目标

按照跨越式发展的要求,综合考虑未来五年我区发展趋势和环境,到2015年,预期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00亿元,工业产值超3000亿元,“十二五”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00亿元,其中工业性投资1500亿元,累计招商引资到位资金总额突破1000亿元,全区财政收入达到50亿元,占全市比重显着提升。工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占据主导,自主创新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幅提升,资源集约利用成为示范,公共服务平台和制度不断完善,各类市场稳定繁荣,建设国际化生态产业新城。

第3节 产业发展定位

按照提升制造、推动创造和拓展服务的发展思路,以打造高端化、集群化、融合型、总部型的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以建设国家级新型平板显示基地为抓手,围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一核心,壮大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同时大力发展现代商贸业、现代服务业,实现双轮驱动,构建一、二、三产合理布局、特色显着的现代产业体系。

农业方面 结合开发区开发进程,在农村地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开发区经济结构的有益补充,并为二产、三产配套服务。大力发展观光农业、特色养殖及种植业建设若干特色农产品如苗木花卉的产业集聚区,同时努力培育农副产品贸易集聚区。

新型工业方面 以建设国家级新型平板显示产业基地为契机,以重大产业项目为抓手,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跨越式发展思路以及“四步走”产业发展规划,做大做强以TFT-LCD、PDP、LED、OLED及光伏太阳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及节能环保产业,积极完善装备制造及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医疗器械职业教育,新材料产业布局,形成五大产业集聚区,将园区建设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和示范区。

现代商贸业、现代服务业方面 高水平规划、建设城乡现代商业网络、大型专业市场、新型城市综合体,加速形成研发、总部、信息服务、中介、金融、服务外包、会展物流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推动现代服务业与新型工业的互动并进。

第3章 产业布局及发展目标

第1节 现代农业发展布局及目标

1、 农业发展现状

园区现有农业主要分布于三十头镇及磨店乡部分区域,三十头镇现有耕地面积3.59万亩,磨店乡现有耕地面积1.59万亩,主要农作物涉及苗木花卉、谷物、油料作物、小麦、棉花、豆类、蔬菜等。总体来看,园区现有农业布局较为分散,结构层次较低,以初级农产品为主,附加值较低,无法形成特色农产品集聚优势

2、规划发展布局

综合考虑,在5至8年内,拟以三十头镇北部、磨店乡北部共计8平方公里范围内为现代农业集中布局区域,在充分保障种植面积的基础上,采用土地流转、承包等方式,加快推行农业产业化,重点推广苗木花卉、中药材、油料豆类等经济作物种植,引入市场化运作模式,培育龙头企业带动区域农业发展,打造有竞争力、高附加值的特色农产品。规划先期种植五千亩苗木花卉、五千亩中药材及油料豆类作物,并在此基础上选择主干交通要道附近建设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同时大力发展观光旅游农业及农家乐,增加农民收入。

3、发展目标

到2015年,形成特色农产品规模化种植面积2万亩,建成3到5个大型农产品深加工及苗木花卉交易中心,实现种植产值5亿元,年交易额300亿元。

第二节 新兴工业发展布局及目标

1、工业发展现状

园区工业企业主要分布于平板显示产业基地、瑶海工业园区、三元产业园以及磨店乡南部区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计157家,预计2010年可实现规上产值185亿元,涉及家电、化工、装备、轻工、机械、食品加工、建材等十几个门类,除平板显示产业基地外,其余企业布局分散、不成规模,且多数属于技术、产能落后,缺乏市场竞争力的项目。

2、 规划发展布局

根据园区重点发展产业方向,初步设立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及节能环保装备制造及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医疗器械、新材料五产业集聚区,在完善产业链、培育本土配套能力的同时,以综合保税区建设为支撑,着力提升综合保障功能

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聚区

初步规划环高速以南、河东路以西、礼河路以北、新蚌埠路以东区域,作为园区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聚区,在京东方TFT-LCD六代线、鑫昊PDP、彩虹玻璃基板等核心项目基础上,加速推进鑫晟TFT-LCD八代线、TFT-LCD十代线、AM-OLED4.5代线以及激光显示等重点项目,着力完善TFT-LCD、PDP产业链,加速引导和提升OLED等下一代显示技术本土配套能力,紧密跟踪物联网、下一代互联网及宽带移动通信等技术发展趋势,到“十二五”末实现工业产值1800亿元,工业增加值350亿元,新增工业性投资900亿元(目前京东方六代线、鑫昊PDP、彩虹玻璃基板、乐凯光学膜以及十多家配套等在建项目总投资约365亿元,达产后年产值约200亿元,鑫晟八代线、豪威装备制造基地等前期、在谈项目总投资约350亿元,达产后年产值约670亿元,十代线、OLED4.5代线、康宁高世代玻璃、笔记本电脑组装等谋划项目总投资550亿元,建成后产值可实现约930亿元

新能源及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区

初步规划东方大道以南、新蚌埠路以西、天水路以北、

淮南路以东区域,作为园区发展新能源及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LED照明及光伏太阳能,在蓝光LED产业化、AM-OLED4.5代线、彩虹光伏玻璃、海润光伏电池及组件等核心项目基础上,以建设财政部金太阳示范园区为契机,重点布局LED上游衬底、下游照明及OLED照明产品应用、硅铸锭及切片、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应用等,将集聚区建设成为绿色、低碳、环保的示范园区。到2015年,园区LED、OLED照明产业工业产值300亿元,光伏太阳能产业工业产值500亿元,合计投资500亿元。(现有蓝光LED产业化、彩虹光伏玻璃等在建项目总投资130亿元,达产产值约200亿元,海润光伏电池及组件、蓝宝石衬底、协鑫硅铸锭及切片前期及在谈项目总投资约180亿元,达产产值约300亿元,多晶硅材料、薄膜太阳能电池、LED照明灯具制造、LED封测、有机材料制造、高性能光伏逆变器生产谋划项目总投资约190亿元,建成后产值约300亿元。

装备制造及新能源汽车集聚区

初步规划瑶海工业园区域作为未来新能源汽车及装备制造集聚区,对瑶海工业园现有项目加以整合,以国轩高科、长源液压、绿宝电缆、凯泉泵业等本土企业为基础,重点引进新能源汽车电池、整车制造高性能电机、LED汽车灯饰、平板显示装备制造、新型环保设备制造等核心项目,积极寻求战略合作,着力引进零部件制造,完善产业配套预计到2015年投资达到150亿元,工业产值超300亿元(目前国轩高科、长源液压等已建成及在建项目总投资约20亿元,产值约50亿元,谋划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LED汽车电子、平板显示光刻设备、平板显示设备零件生产、金属有机物气相外延(MOCVD)系统制造等项目总投资130亿元,建成后产值约250亿元)

生物医药、医疗器械职业教育产业集聚区

初步规划东方大道以南的磨店乡区域作为生物医药、医疗器械职业教育产业集聚区,以安徽中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为中心,依托职教城丰富的人才资源优势,重点引进医疗器械、生物制药等科技前沿领域项目,积极拓展产业链,加速形成产业集聚。力争到2015年实现投资100亿元,产值150亿元(谋划项目:单克隆抗体生物药品制造、新型植物提纯药剂生产、医用诊断试剂生产、医用光学仪器生产、安徽中医学院中医药养生保健基地等)

新材料产业集聚区

初步规划与肥东县合作区个行政村作为园区新材料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半导体材料、纳米材料、超导材料、新型建筑装饰材料、医用材料、各类膜材料等,力争到2015年实现投资50亿元,规上工业产值80亿元。(规划项目:OLED有机材料产业化、智能手机触屏玻璃生产、医用无纺布加工等

第三节 现代商贸、服务业发展布局及目标

1、园区商贸、服务业发展现状

园区现有商贸服务业主要集中在北二环路沿线区域,

态布局主要为集贸市场、小型超市及少量酒店,基本表现为零散经营、布局无序和消费水平较低等特点,仅能满足园区居民日常生活需求。随着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及国家级新型平板显示基地的加速建设,大量企业陆续入驻将使得园区常住人口持续高速增长,居民生活保障将受到严峻考验。

2、规划发展布局

围绕、三均衡发展需求,以做大做强现代商贸业、现代服务业目标,重点规划布局“双轴两特色商贸区。双轴以新蚌埠路、文忠路为轴线,规划建设城市综合体、SHOPPING MALL、消费电子专业市场及电子元器件专业市场、大卖场、星级酒店、会展中心、餐饮娱乐、休闲度假主题公园、综合文化体育设施以鹤翔湖、双龙湖为依托,打造生态居住商务区;以陶冲湖为依托,打造中央服务核;以少荃湖为依托,打造旅游观光居住商务区;以瑶海公园周边城中村改造为依托,打造近城商贸区。两特色即职教产业化、生态农家经济。

围绕产业布局,按照产业新城建设理念,以“双轴五核”为依托,建设居住组团,带动房地产业发展。

预计将计投入1200亿元,年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00亿元

第三章 综合保障体系建设

为保障园区“新型工业、现代商贸业、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顺利实施,必须围绕国际化生态产业新城建设目标,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心,着力完善园区配套功能,以切实起到承接优势产业转移示范作用

(一)实施四步走战略,保障产业发展

第一步:引进产业核心项目。

第二步:着力培育、完善相关产业链。

第三步:实现产业原辅材料的集聚,打造原辅材料生产加工基地。

第四步:吸纳产业装备制造厂商,实现装备制造本地化,建设装备生产、出口基地。

(二)围绕“四步走”战略,完善六大功能

1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功能

根据要素集聚、土地集约、区域协调、城乡统筹的开发原则,以及一次规划、适度超前、分步实施的要求,重点建设新区内的道路、水、电、气等管网,超前布局污水处理、高压变电站、公交换乘站点等市政设施。以园区3130亿元工业产值目标估算,预计项目总装机容量需300万KVA,日均用水量50万吨,日均天然气用量53万立方米,日均污水排放量约20万立方米,日均工业超纯水用量约7000吨。按工业亩均投资强度500万计算,共需工业用地约25平方公里。

2新型工业保障功能

依据园区主导产业发展特点,不断完善新型工业保障功能,采取政府投资、引社会资本等多种方式,建设大宗工业气体、特种气体、工业超纯水、电子化学品回收处理等项目,满足企业需求同时,以开发区、园区企业为主体,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建设国家级实验室、工程试验中心,打造公共服务平台。

3进出口保障功能

以推进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合肥办事处建设,争取合肥综合保税区申报获批为契机,将园区建设成为合肥市对外开放的核心基地着力完善物流、外管、进出口银行结算业务、保税业务结转、进出口检验检疫等功能,预计到2015年可实现年进出口额700亿元。

4体制机制创新功能

进一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社会事务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提升电子政务水平,推进政府管理和服务创新。健全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立高效规范的投融资体制

5社会事业保障及环境保护功能

积极引导多元化资金加大对社会事业领域的投入,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持教育优先,统筹发展各级各类教育,依托“职教城”加快安徽省现代职业技术教育基地建设,建设独具区域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升医疗资源利用水平,完善提高医疗服务体系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安医大附属医院医疗集团东区、安中医附院东区项目建设加快保障性住房、蓝领公寓、企业职工公租房建设,满足群众和园区职工多层次的住房需求。同时,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实施居生态环境工程,着力防治和解决流域水污染、大气污染问题,积极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6园区环境优化美化功能

以园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为契机,实施园区环境绿化、美化、亮化工程,点线面结合建设绿块、绿廊、绿带,全面提高绿化水平,建设生态产业新城。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21112ea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cb.html

《新站区产业发展规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