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旅游发展

发布时间:2020-06-13 16:42:4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杭州师范大学

旅游社会学

班级 旅管134班

学号 89

姓名 强兴萍

民俗旅游文化的发展

—杭州旅游为例

一、民俗旅游文化

民俗旅游是指人们离开惯常住地,到异地去体验当地民俗的文化旅程。民俗文化作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晶,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社会内容,由于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是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具有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因而,从某种意上来讲,俗旅游属于高层次的旅游它满足了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已经成为旅游者行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旅游者通过开展民俗旅游活动,亲身体验当地民众生活事项,实现自我完善的旅游目的,从而达到良好的游玩境界。但当我们怀抱全球化的语境联想,以此审视中国当下文化情境中的民俗旅游的时候,当我们考虑到民俗作为一种生活文化所具有的生态性原则的时候,我们有理由忧虑的是,民俗风情的旅游越来越离其原生的文化生存语境,已经彻底仪式化了。当民俗旅游文化失去其本真性时逐渐被商业化、戏剧化、仪式化代替,已经是一种自然的、原生态的景观了,我们需要追问的是,民俗文化曾经被现代性话语斥之为“落后”、“迷信”的被改造的对象,曾经代表着现代化的过去,是古老天真、混沌蒙昧的代名词——尽管在当下中国的文化情境中,民俗文化在很多情况下依然被想像成为天真蒙昧的代名词——但是,在人们的潜意识中被如此界定的民俗文化是如何纳入到民族国家的现代化话语之中在全球化的语境下,民俗文化又是如何被编织为民族文化的主要象征民俗文化旅游事业的兴旺,其背后所支配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意识形态与权力我们不得不承认,民俗文化旅游由于权力政治与资本的原因而注入了意识形态与商业经济的因素,作为一种具有独特文化意蕴与价值的符号体系,民俗旅游文化已经没有了其原承载意义,而是变成了一个形式外壳。不仅如此,在全球化背景下,民俗旅游已经成为全球化的一种表征,越来越成为人们娱乐休闲、摆脱生活压抑的一种方式,民俗风情旅游已经成为发达地区人们寻异猎奇的对象,是满足西方人对中国社会的想像之途径,随着民族国家内部地区间经济文化的差距日益凸显,也已经成为地区间文化一种文化符号。

历史上西湖所在的杭州有两个时期非常重要,即吴越国时期和南宋时期,至今西湖周边地区还遗留着大量这两个时期的遗迹,并以此为基础,形成显著的都城文化特色。同时,西湖周边地区经千百年的发展,民间社会也形成了独具魅力的思想、态度、价值和信仰体系,并产生了大量富有地方特色的精神产品,如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文学作品、艺术品等。西湖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文学艺术的创作方面产生了广泛和深远的影响,给西湖创造了许多文化价值,第一是自然之美,西方强调人和自然的对立,人对自然的征服。中国人不一样,面对自然和谐泰然处之。西湖的湖水是沉静的,但又不仅仅是一湖水,身处其中,万物都慢慢的静化,所以能融入,能感悟。第二,西湖是一个名人湖,白居易白堤,苏东坡苏堤,岳飞庙、雷锋塔,乃至于整个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所有的名人几乎都和西湖结了不解之缘。一千多年来,由于西湖之美,引发了人们的创作灵感,吟诗、作画、论文,留有500多万字的著名作品,800 余幅(轴、卷)画图,可以说因西湖而直接、间接形成的精神文明内蕴之精妙、形式之丰富、传播之广泛,在中国的湖泊风景中首屈一指。第三,西湖是园林湖,它的园林建筑涵盖各种宗教形式,对联是全国之最,可以说中国所有的名山、名山、名园,唯有西湖对联最多,对联最精,打开一幅对联,就如同打开一个世界,打开一个心灵。西湖自然景观和人文遗迹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是古代东方审美体系中一个美的坐标,具有突出的现代继承和世界传播价值。但是这些人文遗迹和自然景观还承载了原有的意义吗不可否认,肯定还是有的,但又剩下了多少呢

二、民俗旅游文化的发展

民俗文化旅游现在已经慢慢演变成一种商业化、戏剧化,为达到某种商业目的将真实的转化为各种影真实的活物则变一堆没有生气的建筑、戏剧化地想为一套千篇一律的仪式,因此原本的已不复存在。可能我们看新闻而得知有关旅游部门强调,民俗文化旅游的意义与价值在于体验异文化情调,并希望能够感受的是活生生的、真实的生活展现,旅游者看到是原汁原味的民俗风情,体验的是充满异域情调的旅游探险,读到的是种种煽情的语言激起旅游者的无限遐想。但实际上,民俗文化旅游从策划、设计规划、投资建设、推向市场等等一系列步骤都表明,旅游部门向大众推出的是一种可供消费的文化产品。在这一文化的再生产过程中,无论是采用主题公园、博物馆的形式,或原生自然式的民俗生态旅游,都首先着眼于文化再生产与市场的逻辑,但在当下,要想推出这样的旅游产品几乎是不太可能了。

杭州西湖就可以很形象地说明这种原生态的旅游似乎已经找不到了,虽然每年甚至每天都有大量的游客游玩西湖,但他们选择民俗旅游的动机都是体验原汁原味的民族风情,由于游客的文化背景和各方面主观因素的不同,对民俗旅游产品真实性的认知度也会各有不同。不同消费者对同一产品真实性的需求是不同的,国际游客对我国民俗旅游产品的真实性的认知和国内游客有所不同,国际游客在西湖感受的是异国风情,真实性可能就是他们所看到的那样,原本就是这样一种景象,而在国内游客眼中,这些种种景象可能在他们眼中是不真实的,真实性让他们怀疑,他们可能不是第一次来西湖,而是多次体验了,因此真实性感知也是不相同的。国际和国内游客初次体验时,可能会有很高的兴奋度和关注度,投入的情感也比较多,更容易形成互动性的旅游感知,而对于国内游客来说,经过多次旅游体验后,因为旅游经验和情感多方面的因素影响,感觉体验的真实性就可能大为降低了。而国际游客就不一样,可能只有一次这样的机会。上述是对于游客的真实性的看待,而对于杭州旅游地区的当地居民来说,作为民俗文化的承载人和诠释者,当地居民对本地传统文化本真性的认知,对于这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至关重要。当地居民对本地文化本真性的认知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即什么是本真的当地文化;二是对当地民俗旅游的态度和参与程度。对于杭州当地居民来说,本真性是他们所处的一种自然的生活状态。属于民俗文化精神层面的价值观、宗教情绪和民族性格等文化深植于人们心中,它们可能被潜移默化地改变,也有可能被部分保留,河坊街就是一个例子,本来一条古色古乡,拥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街道,现在已经成为一条完全商业化的街道。河坊街的一些传统民族建筑凝固了过去某一时期传统文化的真实性,但却与现在居民生活的真实性发生冲突,因此当民俗文化的保护同当地居民的自然生活状态发生冲突时,那种为了保护传统文化而牺牲当地居民切身利益的方式是不人道的,因此河坊街传统文化的本真性就失去了意义。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对不同性别的游客来说也是有所影响的,对于女性游客来说,她们参加旅游考虑更多的是文化,加强家庭成员间的感情以及树立家庭中的声望,她们注重更多是完善自我、追求时尚、缓解压力、扩大交往、锻炼健美。女性的旅游行为表现出喜欢历史和文化、散步、购物、饮食、安全、舒适和个性化的特征。而男性则喜欢参加被动型的、放松的旅游,喜欢日光浴和参加具有特定目的的旅游活动。

上述概括可知现在的民俗文化旅游实际上已经沦为一种仪式的展演,失去了民俗生活所具有的历史感,虽说展示了无限丰富的地方民俗文化生活,民俗文化旅游的市场却分明戳穿了民俗文化旅游的个性化、地方化的谎言。河坊街这样历史悠久的旅游景区,更多体现出的是商业化气息,已经不能表现出历史所遗留下来的那种文化气息。越来越多的店铺接踵而来,越来越多的小吃,但这些小吃已经失去了原来独特的味道,不再是原汁原味了,已经体现不出当地的特色了。

[1]张婧.旅游本真性概念的发展[J].知识经济.2011(15)

[2]张军.对民俗旅游文化本真性的多维度思考[J].旅游学刊.2005(05)

[3]王晓华.西湖文化价值的传承与传播—基于西湖旅游资源的文化体验式产业开发[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9(03)

[4]尹月.基于性别差异的旅游消费行为研究[J].商.2013(06

[5]王宁.旅游中的互动本真性[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7(06)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188de3e09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53.html

《民俗文化旅游发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